在切换至 SpaceVim 之前,需要先简单了解下以下几点:
SpaceVim 是一套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 配置文件,因此还是需要安装 Vim 或者 Neovim。
建议使用 Neovim,因为 Neovim 的一些功能(+py
、+py3
)扩展以及内置的 API 更加容易使用。
相信这个是大多数 Vim 老用户顾虑和担心的事情,担心需要改变按键习惯,担心改变配置习惯。
SpaceVim 内置的快捷键都是以 SPC
为前缀键,不占用 Leader
键,这就意味着原先的一些
以 Leader
为前缀的快捷键,可以无缝迁移过来。
同样是可以支持书写 Vim Script,只不过书写的位置不一样。原先可以在 ~/.vimrc
这个文件内
书写 Vim Script,在 SpaceVim 内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启动函数,这是一个当 SpaceVim 启动
时候会被调用的函数,可以将 Vim 脚本写在这个函数内,比如:
function! myspacevim#init()
let g:focus_was_lost = 0
set notitle
endfunction
项目的构建、打包、测试通需要调用一些外部命令,比如make
、ant
等,SpaceVim 内置一个任务管理系统,通过分析项目的任务配置文件,获取相关命令,并且异步执行,同时根据配置按照需求展示运行结果。
配置文件支持全局配置文件以及项目局部配置文件,分别为~/.SpaceVim.d/tasks.toml
和.SpaceVim.d/tasks.toml
,局部配置文件具有更高的优先权限。
以下为一个简单的 hello world 示例:
[my-first-task]
command = 'echo'
args = ['hello world']
添加以上内容至 ~/.SpaceVim.d/tasks.toml
后,在SpaceVim内按下SPC p t r
快捷键,就会弹出如下界面:
可以使用j
/k
按键进行上下选择,回车键执行,也可以按下任务名称前面的序号直接执行。执行效果如下:
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可以使用预定义的一些变量,来简化配置文件,比如,在一个简单的C项目里:
[in]: e:/ctest/
▶ bin/
▼ src/
main.c
编译一个简单的编译当前C文件src/main.c
至bin/
目录,以及调用编译后的可以执行文件运行:
[file-build]
command = 'gcc $(file) -o $(workspaceFolder)/bin/$(workspaceFolderBasename)'
[file-run]
command = "$(workspaceFolder)/bin/$(workspaceFolderBasename)"
上面的配置文件里涉及到的变量分别是:
变量名 | 值 |
---|---|
$(file) |
e:/ctest/src/main.c |
$(workspaceFolder) |
e:/ctest |
$(workspaceFolderBasename) |
ctest |
SpaceVim 中文官网: https://spacevim.org/cn/
中文 Gitter 聊天室:https://gitter.im/SpaceVim/cn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近年来, 人们提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标志物。 H-FABP 是一种低分子量胞浆蛋白,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丰富,由于分子量较小,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1.3 ~ 3 小时内血浆浓度开始升高。国外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H-FABP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肌红蛋白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在 AMI 早期 3 小时内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种小的胞质蛋白,在心脏和肝脏等具有活跃脂肪酸代谢的组织中大量表达(Viswanathan 等人 2012),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内长链脂肪酸转运。9 种不同类型的 FABPs 家族已被确定,其中心脏型 FABP(H-FABP)是最为广泛研究的, 主要是由于在心肌细胞中发现的丰富。
它们的低分子量和细胞质位置的结合意味着 h-fabp 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最早被释放进入血液:
生物标志物 | 分子量 (kDa) | 初始检测时间 | 到达峰值 | 回到正常值 | 备注 |
---|---|---|---|---|---|
H-FABP | 15kDa | 30 分钟 | 6-12 小时 | 24 小时 | Early rise specificity |
Myoglobin | 17kDa | 1-3 小时 | 5-8 小时 | 16-24 小时 | Early rise Low specificity |
Troponin I (TnI) | 22kDa | 3-6 小时 | 14-18 小时 | 5-10 天 | Late rise High specificity |
Troponin T (TnT) | 33kDa | 3-6 小时 | 10-48 小时 | 10-15 天 | Late rise High specificity |
CK-MB | 86kDa | 3-8 小时 | 9-24 小时 | 48-72 小时 | Late rise High specificity |
与传统的心肌标志物相比较,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H-FABP 血浆释放特点与肌红蛋白相同,但 HFABP 在心肌细胞内的含量高于 Mb,而在血浆内的含量远低于 Mb。因此,当心肌损伤后,血浆 HFABP 迅速升高超正常上限,比 Mb 和肌钙蛋白来得快,因而更有诊断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血清 H-FABP 能识别超急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胸痛发病 6 h 内的患者,对决定是否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
评估心肌梗死面积:Wodzig 等测定 20 例 AMI 患者的 H-FABP、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用 H-FABP 或 Mb 曲线,与用 CK-MB 或 HBDH 评估梗死面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FABP 或 Mb 可用评估肾功能正常 AMI 患者发病 24 h 内的梗死面积。
评估再灌注损伤:58 例 AMI 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后 90min 行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前、溶栓后 60、90 min 和 180 min 分别测定 H-FABP 和 Mb 浓度。溶栓后相关血管开通者 H-FABP 和 Mb 明显高于未开通者。研究者认为: H-FABP、Mb 可作为再灌注指标,结合梗死面积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进一步提高。
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预后:Setsuta 等测定 103 例慢性心衰患者 H-FABP 及 cTnI,发现 cTnI≥0. 01μg /L 而且 H-FABP≥4.5μg/L 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病情加重再入院)发生率高于其它患者,提示 H-FABP 联合 cTnI 能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
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在 ACS 发病早期的几小时内,筛选出可能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患者很重要。最近已有报导血浆 H-FABP 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死亡有关。Viswanathan 等入选 955 例怀疑 ACS 而肌钙蛋白阴性的患者(除外 ST 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于症状发生后 12 ~ 24h 检测 H-FABP,平均随访 18 个月后,H-FABP 浓度> 6.48 mg/L 者不良事件显著增加,提示 H-FABP 能独立预测中低危胸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区分心肌或骨骼肌损伤:H-FABP 主要来自心肌,少部分来自骨骼肌。心脏电除颤、器官衰竭、手术后、强体力活动如跑步、划船,骨骼肌受损伤,也会引起血中 H-FABP 浓度升高。Mb/H-FABP 比值可用于鉴别心肌损伤(比值=2 ~ 10)和骨骼肌损伤(比值=20 ~ 70)。AMI 患者,血浆 Mb/H-FABP 比值为 0 ~ 5。
除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外,H-FABP 在这些患者的长期预后中也显示出巨大的价值, 即使与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测定相比也是如此。
Kilcullen(JACC 2007)在 2007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详细资料, 详细介绍了在英国 11 家医院中 1448 名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队列。 患者在 ACS 症状出现 12-24 小时后,从单个血液样本中测量肌钙蛋白 I 和 H-Fabp。 随访 1 年后,发现 H-Fabp 浓度的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死亡率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H-Fabp 能够在整个 TNI 浓度范围内识别高危患者。 6 个月时 h-fabp 和肌钙蛋白 I 均为阴性的患者死亡率为 0%, 因此被认为是非常低的风险。 然而,与 H-Fabp 阴性的患者相比,H-Fabp 阳性和肌钙蛋白阴性的患者在 1 年后死亡的风险明显较高。
Fig 5: Kaplan-Meier mortality curves for patients with either TnI≤0.06 μg/l (unstable angina) or TnI>0.06 μg/l (MI inclusive of STEMI/BBBMI) according to the H-FABP cut-off value of 5.8μg/l.
这些患者接受了 6 年的随访,除了肌钙蛋白阴性、H-Fabp 阳性的患者组在 6 年后死亡率最高(Pearson 等人,20109)。H-Fabp 不仅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而且可以识别被认为是肌钙蛋白阴性的高危患者。
下图为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检查对于 AMI 症状出现时间的敏感性,由图中可以看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 I 联合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H-FABP、cTnI 联合诊断 ACS
有研究表明应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 Ⅰ(cTnI)联合诊断 ACS 研究发现,相比单纯的检测而言,能够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同时对于检测准确性和诊断敏感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意义在于通过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便于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H-FABP、肌钙蛋白 I、超敏 C 反应泛白联合诊断 AMI
hs-CRP、H-FABP、cTnT 联合检测诊断 AMI 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了 100.0%,同时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也较高,达到了 97.8%。这说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 T、超敏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其能有效降低误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我们知道,在 Linux 命令行里,可以使用 cd 命令切换到项目所在的目录,
此时启动 SpaceVim,会读取工程目录下的一些 SpaceVim 配置信息。
这样的好处有很多,假定我日常需要编辑 Java Python 和 c 语言项目,
那么在使用SpaceVim时不需要在用户配置里将所有的语言模块都启用了,
而是只需要在 Java 项目根目录创建一个 .SpaceVim.d/init.toml
文件,
在此文件里启用 lang#java
模块即可。同理,在 Python 项目根目录同样操作启用 lang#python
模块即可。
但是在 windows 系统下使用 neovim-qt 时,就不太方便了,为此,添加了这一功能,可以使用 windows 自身的文件管理器,定位到项目所在位置后使用右键打开 SpaceVim 并读取项目下的 SpaceVim 配置。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添加:
Win + r
在运行弹窗理输入:regedit
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右键新建项,此时可以输入一个你需要看到的名字,比如 使用 SpaceVim 打开, 再在这个项里新建一个 command 项,修改其默认值为:
"D:\Program Files\Neovim\bin\nvim-qt.exe" -qwindowgeometry 1310x650+20+20 "%1"
此时,就可以在右键中使用 neovim-qt 打开文件了,上面启动参数里指定了窗口位置和大小,可以自行调节。
这一功能主要是方便检索源码中的待办事项。只需要在源码注释中加入相关标签即可,比如
" @todo Use new prolog plugin
" call add(plugins, ['wsdjeg/prolog-vim', { 'merged' : 0}])
call add(plugins, ['wsdjeg/prolog.vim', { 'merged' : 0}])
vim-todo 这一插件分离自 SpaceVim,可以在 SpaceVim 中使用,当然也支持独立安装。 可以使用任意插件管理器,比如 dein 来安装 vim-todo:
call dein#add('wsdjeg/vim-todo')
这一插件依赖于 Vim 的 +job
特性,因此需要确保你的 Vim 版本满足要求,并且需要安装一个命令行工具 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