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使用 wordpress 搭建博客的时候,尝试过 Windows Live Writer 这个工具。一些操作界面记忆犹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期的记录:
https://groups.google.com/g/ircubuntu-cn/c/CkxGsARUDV8
22:01:57 <Kandu> wsdjeg: wsdjeg.tk
22:02:06 <Kandu> wsdjeg: <img src="http://127.0.0.1/wordpress/wp-content/themes/twentyten/images/headers/path.jpg"
22:02:07 <wsdjeg> 怎么了
22:02:35 <wsdjeg> 为什么不现实图片呢
22:02:46 <szsloss> 你的是什么服务器啊??
22:02:54 <szsloss> apache or nginx??
22:03:12 <wsdjeg> 我自己的电脑阿
22:03:26 <wsdjeg> 不知道 ubuntu
22:03:31 <wsdjeg> 刚装的lamp
22:03:33 <szsloss> 要 环境的啊
22:03:35 <wsdjeg> 不会设置
22:03:37 <szsloss> 哦
22:03:43 <wsdjeg> 怎么杨设置阿
22:03:46 <szsloss> 那就是 apache 了】
22:03:50 <RuiZi> J :#ubuntu-cn
22:03:54 <myke2> Q :Read error: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22:04:05 <wsdjeg> 帮个忙 怎么设置 我就想做一个boog
22:04:20 <jiero> blog已经不流行了。
22:04:21 <jiero> 哈哈
22:04:43 <szsloss> 你 在 apache 里配置 一个 host 就可以了
22:04:45 <wsdjeg> 那该怎么设置下呢 有高手指点下么
22:04:54 <wsdjeg> 如何配置呢
Evanescence wsdjeg: you can set up Wordpress following official tutorial
Evanescence wsdjeg: and ubuntu wiki is usful too
22:06:27 <szsloss> wsdjeg: http://carrot.iteye.com/blog/232558
22:07:01 <szsloss> wsdjeg: http://clin003.com/servers/windows-configure-apache-virtualhost-1850/
22:07:09 <szsloss> 网上多的是啊
22:10:26 <wsdjeg> 还是高不明白
22:10:29 <shellex> ACTION 在咕噜牛奶
22:10:33 <bluek> sudo gedit /usr/share/gnome-session没有啊
22:10:48 <wsdjeg> 直接点阿 在什么地方加什么文件 内容是什么
22:11:48 <wsdjeg> 具体怎么弄阿 大哥
22:21:27 <caleb-> wsdjeg: 开了服务记得要设置防火墙
22:21:35 <caleb-> wsdjeg: 裸奔不是好习惯
22:21:48 <wsdjeg> 不懂
22:21:53 <wsdjeg> 怎么设置呢
22:22:18 <caleb-> wsdjeg: ubuntu 默认有图形介面的
感觉当年的聊天记录现在看了,都看不下去了,当时申请的 tk 域名,后期就没再用过。
虽然现在无法下载原来的 Windows Live Writer,但是感谢开源社区维护了一个开源的版本:OpenLiveWriter
2006年,这一年我考上了苏州大学。家里人都非常高兴,就如同2003年那会儿考上了仪征中学一样。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第一志愿直接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因为高中期间,几门课程当中生物课学的最好。 依然记得,新生报道是我的父亲陪同一起来的大学。 我们提前了一天来到了苏州,当时小姑姑住在白马涧那边,我们还去了白马涧公园玩了一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还有桃花水母。
第二天,我和父亲一起来了学校报道。 报名好了整理完宿舍的时候,父亲再三叮嘱一些事情就离开了。 我也不太记得具体是什么事情,没过多久父亲又回来找到了我,他的脸色不太好,有些发白。 他没有说,其实我是知道的,父亲很少坐车出远门,折返回来坐车一定是晕车了。 父亲的话很少,仍然是叮嘱了那几句话就回去了,然而,这次叮嘱,明显感觉声音在哽咽。 从小打到,我记忆中就没见过父亲掉眼泪,他脾气其实不太好,和妈妈、爷爷奶奶经常拌嘴, 是个很要强的人,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父亲落泪。想来也是,以往高中、 初中基本上就在家附近,哪怕是高中也是周末都回家,上了大学离家太远了。
我更新这篇日志是2024年,距离大学毕业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回过头来再看, 发现居然没人任何物件可以支撑这四年的记忆,回忆起来挺吃力的,感觉记忆也是零碎的, 前后错乱的,似乎都没有一个时间主线。依稀就记得那么一些人和事,可能再过几年,这些记忆应该慢慢会更加的淡化。
Vim 使用已经快有4个年头了,从最早期的只有一个 ~/.vimrc
文件,到之前一个完整的 ~/.vim
目录,
期间配置文件结构也改变了很多。配置也变得越来越臃肿。
体验过 eclipse 这样的工具后,回过头来在看看 Vim 的配置,似乎也可以把一些功能做成一些模块, 然后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载入这些模块。
在这里,我们使用 Bundle 这款工具来管理插件,大致的思路如下:
~/.vimrc:
" 将插件管理器加入 rtp
set rtp+=~/.vim/bundle/bundle
call bundle#begin()
" 模块逻辑
let g:modulars = ['core', 'java']
" 根据模块变量载入模块
for m in g:modulars
exe 'so ~/.vim/modulars/' . m . '.vim'
endfor
call bundle#end()
我们以 Java 模块为例:
~/.vim/modulars/java.vim:
Bundle 'javautil.vim'
Bundle 'javaclass.vim'
" 插件配置
let g:java_util_foo = 'xxx'
Lua 采用了自动内存管理。 这意味着你不用操心新创建的对象需要的内存如何分配出来, 也不用考虑在对象不再被使用后怎样释放它们所占用的内存。
Lua 运行了一个垃圾收集器来收集所有死对象 (即在 Lua 中不可能再访问到的对象)来完成自动内存管理的工作。 Lua 中所有用到的内存,如:字符串、表、用户数据、函数、线程、 内部结构等,都服从自动管理。
Lua 实现了一个增量标记-扫描收集器。 它使用这两个数字来控制垃圾收集循环: 垃圾收集器间歇率和垃圾收集器步进倍率。 这两个数字都使用百分数为单位 (例如:值 100 在内部表示 1 )。
垃圾收集器间歇率控制着收集器需要在开启新的循环前要等待多久。 增大这个值会减少收集器的积极性。 当这个值比 100 小的时候,收集器在开启新的循环前不会有等待。 设置这个值为 200 就会让收集器等到总内存使用量达到 之前的两倍时才开始新的循环。
垃圾收集器步进倍率控制着收集器运作速度相对于内存分配速度的倍率。 增大这个值不仅会让收集器更加积极,还会增加每个增量步骤的长度。 不要把这个值设得小于 100 , 那样的话收集器就工作的太慢了以至于永远都干不完一个循环。 默认值是 200 ,这表示收集器以内存分配的”两倍”速工作。
如果你把步进倍率设为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比你的程序可能用到的字节数还大 10% ), 收集器的行为就像一个 stop-the-world 收集器。 接着你若把间歇率设为 200 , 收集器的行为就和过去的 Lua 版本一样了: 每次 Lua 使用的内存翻倍时,就做一次完整的收集。 垃圾回收器函数
Lua 提供了以下函数collectgarbage ([opt [, arg]])用来控制自动内存管理:
collectgarbage("collect")
: 做一次完整的垃圾收集循环。通过参数 opt 它提供了一组不同的功能:collectgarbage("count")
: 以 K 字节数为单位返回 Lua 使用的总内存数。 这个值有小数部分,所以只需要乘上 1024 就能得到 Lua 使用的准确字节数(除非溢出)。collectgarbage("restart")
: 重启垃圾收集器的自动运行。collectgarbage("setpause")
: 将 arg 设为收集器的 间歇率 (参见 §2.5)。 返回 间歇率 的前一个值。collectgarbage("setstepmul")
: 返回 步进倍率 的前一个值。collectgarbage("step")
: 单步运行垃圾收集器。 步长”大小”由 arg 控制。 传入 0 时,收集器步进(不可分割的)一步。 传入非 0 值, 收集器收集相当于 Lua 分配这些多(K 字节)内存的工作。 如果收集器结束一个循环将返回 true 。collectgarbage("stop")
: 停止垃圾收集器的运行。 在调用重启前,收集器只会因显式的调用运行。以下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垃圾回收实例:
mytable = {"apple", "orange", "banana"}
print(collectgarbage("count"))
mytable = nil
print(collectgarbage("count"))
print(collectgarbage("collect"))
print(collectgarbage("count"))
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如下(注意内存使用的变化):
20.9560546875
20.9853515625
0
19.411132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