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s Blo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讨厌清朝?

2025-09-03
Eric Wong

最近有点犯书荒,在搜索历史类小说的时候发现隋、唐、宋、明等朝代的小说较多,相关影视剧也是这样。相反元、清朝代的就非常少, 记得还是上学期间有一些清朝宫廷剧,往后几乎很少看到。

可能在汉人的眼里,清朝实际上是侵略者统治的朝代,和日本当年类似。不同的是现在的中国是满族也在期内而且人口还不少。为了民族统一,国务院甚至发文禁止使用满清一词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讨厌清朝?其中一个答案中提到了很多满清犯下恶。

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之屠、金华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之屠、潮州之屠。凡此种种,皆为历史记载有据可查之大屠也。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清军入主中原,无数汉人的噩梦就此开始。清军入住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

,这对于汉人来说以一种莫大的侮辱,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清朝,清朝对此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于是乎一场场惨无人道大屠杀在中华大地上轮番上演。

1.畿南之屠 清朝的建立,源于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清军入关就是外族入侵,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文化,就通过杀戮屠城的方式威慑全国,清军入关前后不断的屠杀汉人,前后屠虐了一百多年,死亡人数在四千万至八千万之间,史称为满清大屠杀。

顺治元年 (1644年)五月,清朝睿亲王多尔衮

在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进行的屠城,五千人被残杀。

2.潼关之屠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十三日)满清“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在陕西潼关进行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城,手无寸铁的士兵被多铎尽数屠杀,清军并大肆屠城,7000汉人被清军杀死,在历史上有一句对这件事的说法“潼关之屠七千“(就是屠夫多铎在潼关杀害那么多无辜的汉人)

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十三日,清朝“豫亲王”多铎在陕西潼关地进行的屠城,七千人被残杀。

3.扬州十日 清军入关之后,满族人为了统治中国,就对汉人颁布了毫无人性的剃发令、文字狱,以及各个城镇的威慑屠杀,最惨绝人寰的要数“扬州十日”以及“嘉定三屠”,其中扬州十日是最为惨痛的,清军破城后整整屠杀了十天,被屠杀的汉人达到了80万,要比南京大屠杀多50万人。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5月20日)。清军攻破扬州,开始屠杀城内的平民百姓。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

4.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是指一场大屠杀,一场灭绝人性的全副武装的清兵对手无寸铁的汉人进行的屠杀,清朝顺治二年时清军攻破嘉定,并颁布剃发令但是当地的百姓违抗命令拒绝剃发,此事激怒了清军于是下令屠城屠城的命令,共下达了三次,屠城进行了三回,所以称“三屠”,而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10万之众。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在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在屠城过程中,城中百姓或者悬梁自杀或者投井和跳河,被砍断手和脚的百姓在地上挣扎着。清军将一大部分逃生的百姓赶到河边,然后将他们赶进河中纷纷淹死,河里的水都不能流动了。

5.昆山之屠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昆山县人民杀该县清委知县阎茂才,起兵反清。七月初六,清军破城,随即屠城,士民死难者达数万人。清军屠昆山的时候,有妇女千人藏匿在昆山顶上。有个小孩忍不住哭出声来,被清军发现,于是大肆屠杀这些妇女。

6.嘉兴之屠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布政使司隶嘉兴府为反抗清军暴行,嘉兴民众揭竿而起,乡的明翰林学士屠象美、明兵科给事中李毓新主其事,时降清的明嘉兴总兵陈梧反时任大将军指挥义师,前吏部郎中钱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五十万余人遇难。

7.江阴八十一日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颁布剃发令后,江阴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进行反清斗争。清廷先后调动24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八十一天,击毙清三王十八将,清军死伤过十万。但终因力量悬殊,粮食罄尽,守城者全部壮烈牺牲。城破后遭到清军血腥屠杀,繁华的街市尽为废墟。

8.四川大屠杀

从顺治三年(1646年)至康熙初期,清军开始侵入四川,在四川各地进行大屠杀。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孝庄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公开发布告示,宣称: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前后十多年里共有500多万人被清军屠杀。

9.常熟之屠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到九月,清军先后占领苏州和南直隶常熟之后的纵兵焚烧杀掠。在常熟大屠杀中被屠杀的百姓无法计算,沿河沿岸都是人头。

10.金华之屠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十六日,清朝“贝勒”博洛在攻占浙江金华府进行的开始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

11.泾县之屠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十七日,清朝“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在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

12.赣州之屠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四日,清朝“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在江西赣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

13.同安之屠

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攻克福建厦门和同安县,然后屠城。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住持无疑和尚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14.平海之屠

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清军在福建平海卫进行大规模屠城。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具体人数不详。

15.南昌之屠

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包围南昌。次年三月间,南昌城陷,清军屠城。八旗军把从南昌掠来的妇女分给各营,昼夜不停的轮奸。不久之后南昌被起义军夺了回来,但在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再次占领江西南昌,下令进行屠杀。

16.邵武之屠

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清朝“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在福建邵武县进行屠城,被屠杀的无辜百姓人数不详。

17.湘潭之屠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二十一日清军攻入湖南湘潭和沅州(今芷江),南明督师何腾蛟被俘。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在湘潭屠城,湘潭城中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城中不满百人。

18.同安之屠

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八月十六日,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在福建同安县进行大屠杀,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

19.南雄之屠

顺治六年(164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南雄,年三十除夕晚上清军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攻入城内。对南雄县民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20.信丰之屠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三月初一日,清朝“梅勒章京”胶商攻克广东信丰县,进行大规模屠城。

21.蒲城之屠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初五日,清朝“固山额真”李国翰攻克陕西蒲城县然后进行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一万人被屠杀。

22.曹州之屠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十月初四日,清朝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攻克山东州曹州,进行屠城。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

23.汾州之屠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九月至十一月,清朝“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在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进行规模屠城。大约有四十万人被屠杀。

24.大同之屠

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在大同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清朝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帝,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25.广州大屠杀

顺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打带领清军清军攻广州,围城十个多月后广州城破。清军入城之后开始屠城,史书记载: ”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 死难十万至七十万人。

26.潮州之屠

顺治十年(1653年)清军占领广东的潮州和南雄,清军之后进行下令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癸巳,郡城破,横尸遍野……收遗骸十余万,作普同塔于葫芦山”。

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五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南雄县民也遭到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27.永昌之屠

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闰三月,清朝“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在云南永昌府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经过清军的大屠杀后,明朝年间有5000多万人,到来清朝康熙年间只剩1063万,少了2000万人。这其中虽然也有死于瘟疫和明朝内战的,但大部分还是还是被清军所杀。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警醒世人,不再重蹈覆辙,再遭如此国耻国难!

再看看我大清:

首先,清朝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朝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

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

并宣称:“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清朝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清朝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

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

在以上清朝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清朝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辽东屠杀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朝鲜 《朝鲜王朝实录》

掠夺虐杀汉族奴隶

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 、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馀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清太宗实录》

)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汉人奴隶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

),仅自杀的汉人,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10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大量汉人奴隶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

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逃人法》

,顺治帝颁订:“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清世祖实录》)

华北

畿南之屠

畿南之屠指的是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满清睿亲王多尔衮在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4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汉族剃发易服

。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大约有五千人被屠杀。史称畿南之屠。

曹州之屠

曹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梅勒章京 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在山东州曹州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根据《曹州志》和《重修大名府志》等记载,1649年原明东平侯刘泽清

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化鲸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屠杀无遗。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曹州之屠。

大同屠杀

大同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 、“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

、“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8年(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瓖

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瓖被叛徒汉奸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屠杀。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大同之屠”。

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参考文献:“清人所至,无不狼藉,尸则无完肤,人则无完发,烧杀抢掠,乃贼人之便饭矣。”

朔州之屠

朔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关于朔州的这次屠城,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六年,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朔州志》

:“城破,悉遭屠戮”,“王师致讨,大兵临城,玉石俱焚,家破人亡……荡然一空”。

汾州之屠

汾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九月至十一月),满清“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在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泽州志》 和《明清史料》记载,1649年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军队对晋南地区开展大扫荡,在各地实施大屠杀。明朝巡抚姜建勋

、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大约有四十万人被屠杀。史称汾州之屠。 江淮

泾县之屠

泾县之屠是顺治二年(1645)原明代泾县县令尹民兴流寓泾县,与本县县城诸生赵初浣等率众拒清,据城坚守。清军提督张天禄

于八月十六日黎明,统铁骑百余,据东山发炮,城中屋瓦皆震,尹民兴走脱,赵初浣等战死。城陷,男女少长多罹难,仅遗民九十余人。县治官厅公署悉毁于兵火。史称泾县之屠或者乙酉之难。

泾县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八月十七日前后),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

在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明清史料》等记载,1646年皖南人民不能容忍满清政权的剃发易服而发动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军队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泾县之屠或乙酉之难。

江南

扬州十日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 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

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嘉兴大屠杀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布政使司 隶嘉兴府为反抗清军暴行,嘉兴民众揭竿而起,乡的明翰林学士屠象美、明兵科给事中李毓新主其事,降清的明嘉兴总兵陈梧

反正任大将军指挥义师,前吏部郎中钱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500,000余人遇难。

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 、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参考百家讲坛纪连海

先生的江阴八十一日讲座)

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清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亲王3名,大将军18名,最后城破,屠城,无一人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后世传纪对江阴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江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军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清初,扬州、嘉定、江阴等城,发源于老百姓的英勇抵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华夏反侵略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有章服之美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誓不与鞑子同流合污。

参考文献:“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馀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馀人。”《江阴城守纪》

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指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

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 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

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

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

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参考文献:“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

)

常熟大屠杀

“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馀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昆山大屠杀

昆山之屠 的时间是是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七月初六日),昆山县人民杀该县清委知县阎茂才,起兵反清,引起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

在南直隶昆山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归庄年谱》、《顾炎武 年谱》和《研堂见闻杂记》记载,1645年满清军队进攻昆山县,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

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七月初六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大约有四万人被屠杀。史称昆山之屠。

参考文献:“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

金华之屠

金华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七月十六日),满清“贝勒”博洛在浙江金华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和《金华县志 》等记载,1646年五月,满清军队攻占浙东府县,南明钱塘江防线沦陷,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

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金华之屠。

赣州之屠

赣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

、“总兵”柯永盛在江西赣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赣州府志》

、《赣县志》、《行朝录》和《仿指南录》记载,1646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不久后沦陷。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史称赣州之屠。

平海之屠 平海之屠指的是公元1647年(南明永历元年七月),清军在福建平海卫

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明清史料》、《南明史》

等记载,1647年南明绍宗皇帝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南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被迫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具体人数不详。史称平海之屠。

邵武之屠 邵武之屠指的是公元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四月),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

在福建邵武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等记载,1648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

反正归明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被屠杀的无辜百姓人数不详。史称邵武之屠。

同安之屠

同安之屠指的是公元1648年(南明永历二年八月十六日),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

在福建同安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等记载,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朝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史称同安之屠。

湘潭大屠杀

1649年正月二十一日清军攻入湘潭,南明督师何腾蛟 被俘。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屠城,“屠至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湘潭城中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城中不满百人。”(康熙三年《湘潭县志》

)

南昌大屠杀

1648年,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起兵抗清,七月初十清军包围南昌。次年三月间,南昌城陷,清军屠城。

“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 ?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

)

华南

信丰之屠

信丰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三月初一日),满清“梅勒章京”胶商在广东信丰县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西江志》等记载,1649年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成栋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信丰之屠。

南雄大屠杀

雄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满清“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继茂在广东南雄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岭表纪年》

、《南雄府志》记载,1649年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大约有两万人被屠杀。史称南雄之屠。

164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南雄,年三十除夕晚上清军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攻入城内。对南雄县民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乾隆十八年《南雄县志》)

参考文献:“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

庚寅之劫(又称广州大屠杀)

庚寅之劫,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暴行。

当年公历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汉军镶蓝旗)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斩“兵民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死亡人数根据收尸的和尚统计至七十万。

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认为“七十万人”显然不可信,因为明末广州府

十三县人口总共才40万人。另有意见认为当时广州人口约40万,而死难者约十万人或超过十万人。

参考文献:“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 王鸣雷),“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广州市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广州,‘死难10万至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

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馀烬’合葬立碑”。

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

,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

潮州之屠

潮州之屠指的是公元1653年(南明永历七年九月十四日),满清“靖南将军”哈哈木在广东潮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平南王元功垂范》等记载,1653年九月,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

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满清军队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大约有十万人被杀,史称潮州之屠。

参考文献:“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

西南

四川大屠杀

清军入关后的1647年在四川公开发布告示,宣称: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杀光了以后,就把罪恶全部推给也杀了一点人的张献忠,还编造出张献忠杀人6个亿的历史第一大谎言!根据近年历史学者的研究,四川被害者不下300万,而被张献忠杀害的至多只有14万人,连同张献忠统制地区其它非正常死亡,最多只有30-40万人。更重要的是,在清军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四川大屠杀前,张献忠已经死了。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至永历十九年( 1665年)十一月,张献忠阵亡,满清开始侵入四川。同年满清政府贴出公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面对四川人民顽强不屈的抵抗,此后满清用了近20年时间始占领四川。1647年清将张德胜 攻入成都被杀后,相继攻伐四川的清军有高民瞻、吴三桂、李化龙等部。1660年,成都沦陷;1663年,重庆沦陷;1665年,南明下川东战役失利,全蜀沦陷。四川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后,满清“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孝庄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约5,400,000人遇难。最后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后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

)。

永昌之屠

永昌之屠指的是公元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闰三月),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

、“提督”线国安等在云南永昌府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和《明清档案》

记载,1659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攻打南明防线。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永昌之屠。

西北

潼关之屠

潼关之屠指的是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三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在陕西潼关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根据《清世祖实录》和《潼关志》 记载,1644年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

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

满清大屠杀

扬州十日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 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 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 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其他

一、剃发令: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戮了3000万平民。

满清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将汉人及所有其他族人统一剃发留辫,并以此为区分满汉和尊卑等级的标志。

二、文字狱:大兴文字狱150年,被凌迟杀害者无数。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防止汉人反抗,设立了文字狱,对著作、诗文、书信等文字作品进行审查,摘取文字意会而成罪名。这种禁锢思想的行为造成了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打压,因为文字狱而被诛九族的达到上百起。导致社会文化的发展停滞。

明史案——由庄廷鑨编写《明史》而引发的清初最大的文字狱案。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然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刊书《明史辑略》。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为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这时廷鑨已死,被掘墓刨棺,枭首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廷鑨弟廷钺被杀。所有列名参校、刻印买卖者均因此获罪 ,重辟70余人,凌迟18人。

三、焚书:清朝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毁灭经典书籍、科学书籍禁毁图书13600卷。

焚书总数达15万册,销毁版片170余种、80000余块。对明朝不少于10000件的档案进行销毁,目前仅存3000余件。

乾隆39年开始,武英殿前字纸炉日夜燃烧,严密监视下,巨量珍贵图书灰飞烟灭,随同消灭的是一个民族的大量记忆。

四、闭关锁国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导致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

五、大肆出卖中国土地,割地赔款

在中外签订的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在面对俄罗斯小股民兵侵略时,居然和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主动放弃西伯利亚大片领土,甚至连自古属于中国的瀚海湖(贝加尔湖)也放弃!

再后来,据资料记载,自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强国家大大小小签订了700多份不平等条约。据不完全统计,清政府累计欠下的赔款超过了13亿两白银。

其中涉及到割地面积较大的条约共有4个,分别是1858年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罗斯; 1860年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罗斯; 1895年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共近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日本; 1861年俄罗斯逼迫清政府签下的《塔城界约》,侵占了我国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领土。

六、搞愚民政策,奴化政策,贫民政策。

多年的政策下,国民识字率1%都不到,而且极度贫穷、奴性。鸦片肆虐,导致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七、禁止汉人对外移民

近代是大移民时代,欧洲人大量移民美洲澳洲,汉族本应参与大移民的浪潮,满清为了奴役压迫汉族,故意不让汉族往外移民,使汉族丢失了往外移民的机会和前途。

如果满清政府没有禁止汉族往外移民,现在全世界汉族国家可能已经多出好几个。

远的不说,就说巴西在清末向清政府请求移民中国人去巴西,却遭到清政府的严词拒绝。结果巴西去找日本,日本政府非常积极,移民几百万日本人去巴西。现在巴西有大量日本人,日本人在巴西拥有大量私人田地,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土,这些土地可以让日本在巴西繁衍大量人口。这一切本来都该是我们中国人的,然而却被满清故意破坏!

另外满清对汉人向东南亚的移民一直是排斥,压迫,封闭的政策。如果没有满清的故意阻挠,东南亚的汉族移民根本就不会那么少,应该早就建立了数个汉族国家。

比较有名的是兰芳共和国事件。

汉人自力更生在东南亚建立了兰芳共和国,由于实力弱小,面临欧洲侵略者的侵略,兰芳共和国寻求清朝的保护,没醒到满清政府居然大骂汉人向外移民是反叛,支持欧洲侵略者侵略兰芳共和国。最后兰芳共和国被欧洲侵略者消灭。

还有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如果汉族可以自由移民完全可以在这个两个地区建国,但由于满清的一再阻挠和限制没有实现。现在当地土著越生越多汉族比例不断下降,再无独立的可能。马来西亚的汉族也由原来的40%下降为20%,印尼华人由原来的10%降为现在的3%。

八:盗墓

乾隆为了修陵墓,甚至去盗明十三陵,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九、压制商人

明万历年间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满清的压制商人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错失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十、民族歧视

满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和其他族人进行不平等待遇,严重侵犯了汉族的权利和尊严。

参考资料

2019年,公安部端掉了满遗复辟分裂组织“满洲复兴协和会”,抓获了18名妄图复辟清朝的骨干分子。也就是这件事情,让塔意识到所谓“清宫文化”和“辫子戏”的危害性有多大,从19年开始,广电也开始有意识的减少甚至封杀清宫剧的拍摄,曾经霸占市场二十余年的辫子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电视上可以看到很早之前拍摄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古早电视剧,但19年之后几乎没有啥新出的电视剧了,最新的一个是2022年的《天下长河》

作者:上帝的左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861268/answer/19033763467862728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上一篇 Lua 可变参数

分享到:

评论

目录